酷騎單車員工為你講述 酷騎為什么會失敗?
發表時間:2024-02-25 來源:明輝站整理相關軟件相關文章人氣:
[摘要]“擠兌事件的導火索在沈陽,而深層次的原因,則是管理層的錯誤決策自毀長城。”負責全國招商的酷騎單車員工阿冬這幾天心力交瘁,除了要繼續和客戶談項目,還要在總部幫助用戶退押金,晚上在微博安撫用戶,“我的微博都被擠爆了。”所謂...
“擠兌事件的導火索在沈陽,而深層次的原因,則是管理層的錯誤決策自毀長城。”負責全國招商的酷騎單車員工阿冬這幾天心力交瘁,除了要繼續和客戶談項目,還要在總部幫助用戶退押金,晚上在微博安撫用戶,“我的微博都被擠爆了。”

所謂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從根本上來說,酷奇單車的擠兌事件源于“管理層的盲目自信,高唯偉沒有充分認識到共享單車市場殘酷的競爭。”在阿冬看來,管理層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,在一炮走紅之后盲目擴張;在生死關鍵時刻決策失誤。
6月初,酷騎單車的黃金車刷屏社交媒體之后用戶激增。一個月的時間內酷騎的用戶數量從700萬猛增到超過1400萬。酷騎也進入了50個城市,如果算上校園景區的話則為62個城市。
但是整個酷騎的運營能力并沒有跟上,主要表現就是“過分注重投放的城市數量,忽略了投放單車和城市人口的合理比例。”而線下運營人員的比例比較摩拜和ofo都要低,一個運維人員負責大約500輛車,“線下管理漏洞很大。”
以沈陽為例子,沈陽最高峰擁有130萬注冊用戶,但是僅僅投放了12萬輛車。同時,據阿冬透露,沈陽分公司的管理不當以及人力不足,造成單車損毀率和被盜數量居高不下。用戶經常找不到車用,體驗非常差,所以在8月15日開始陸續申請退款,“很多退款的用戶都來自沈陽。”
在用戶開始申請退款的時候,“管理層又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,直接導致今天無法收場的局面。”這就是“升級門”事件,當時酷騎單車以產品升級為理由關閉了自動退押金的功能。越來越多的用戶無法申請退押金,不滿情緒在網絡上開始發酵,經過社交媒體的傳播,整個事情進入了惡性循環之中。
“事實上,剛開始只是幾千人退押金,資金缺口并不大,通過籌款和提升運營的能力,是可以度過難關的。”據阿冬的估計,酷騎前后挪用了大約4個億的押金用來造車。酷騎每輛車的成本相當高,普通車約為550元/輛,黃金車約為1200元/輛,6月份的發布會之后,走紅的酷騎大肆投放過度消耗了資金。
而6-8月份也是共享單車行業投放和價格大戰打得最火熱的時候。摩拜在6月16日完成6億美元的E輪融資,而ofo也在7月6日完成了7億美元的E輪融資。兩巨頭已經遠遠將其他的共享單車企業甩在后頭,延續投放圈地的戰爭的同時大肆鋪開優惠活動。
酷騎單車的資金實力不如兩巨頭,本身的現金流無法滿足運營需求。當時整個行業被動陷入“優惠大戰”,ofo和摩拜等巨頭推出“1元騎1個月”的活動,即使酷騎高峰時期的日訂單將近300萬,但是流水甚低。
擴張過猛、入不敷出,挪用用戶押金造車;關鍵時刻管理層的戰略決策失誤,最終導致“擠兌門”事件的爆發。
“現在酷騎的賬上還有7000-8000萬,但是資金缺口超過了3億。在生產線上,還有大約10萬輛酷騎單車等待下線。”酷騎也全面收縮,每個分公司只留下4個人,整個公司人數從原先的900多人減少到不足300人。
酷騎原CEO高唯偉在接受鳳凰科技采訪時稱,賬上金額只有5000萬,欠款達到了5億。顯然,酷騎的現狀并不樂觀,酷騎大約10萬輛在產線上的單車已處于停產的狀態。
目前酷騎的用戶僅剩下不足150萬,日訂單數量跌至40萬左右,但是阿冬依然對酷騎充滿信心,因為現在酷騎每天還有4000多新用戶進來。“如果真的拿到了10個億投資,并且重組管理層,我還是看好酷騎的。”
在采訪的最后,阿冬又補充了一句,“我覺得共享單車不會消亡,只會慢慢變規范合理。”他說他的熱情,就跟當時剛進入酷騎一樣。

學習教程快速掌握從入門到精通的電腦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