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學習,是一條漫長的道路
發表時間:2024-01-16 來源:明輝站整理相關軟件相關文章人氣:
[摘要]我在Java 1.0正式問世前就開始學習Java,這么多年過去了,到現在我的Java學習歷程還沒有停過。我閱讀原文書,研究原始碼,撰寫程序,自認為走得扎實,不奢望一步登天。像我這樣老式的學習方式,顯然和現在的快餐主義背道而馳。從許多讀者的來信和學生的反應中,我發現大多數的人對于Java的學習歷程都...
我在Java 1.0正式問世前就開始學習Java,這么多年過去了,到現在我的Java學習歷程還沒有停過。我閱讀原文書,研究原始碼,撰寫程序,自認為走得扎實,不奢望一步登天。像我這樣老式的學習方式,顯然和現在的快餐主義背道而馳。從許多讀者的來信和學生的反應中,我發現大多數的人對于Java的學習歷程都差不多是:因為公司需要使用Java來進行服務器的計畫,所以急急忙忙地學習Java語言,然后就開始使用J2EE的API,開始寫起程序來了。如此急就章的學習方式,程序員基礎能力根本就不夠,對于對象導向精髓不能掌握,對于Java語言內部的運作機制毫無所悉,對API的整體連貫性懵懵懂懂。
當然,我們也不好因此責怪程序員,畢竟軟件技術變動得太快。公司不可能給程序員足夠的訓練之后才開始做計畫。程序員一下子被指派使用A技術,還沒弄懂A技術是怎么回事,又被指派使用B技術,而且都是縫縫補補的方式邊學邊用,每次都像是全新的開始,遑論技術能量的累積。
我很慶幸的是,我不太有這樣的困擾。因為我是資訊工程系出身(而且我大學時上課一向很認真),所以理論基礎穩固,學習新技術對我來說不是難事。我就讀大學時,周遭許多同學都瞧不起數據結構、程序語言、操作系統這些所謂「學院派」的課程,以為這些課程一點都不實用。他們認為到了外面公司,這些信息科系所學的一切都派不上用場,「只要會Visual Basic和數據庫就夠了」。這種偏差的心態,恐怕會使得他們在知識經濟時代吃足了苦頭。
另外還有一派同學很瞧不起程序設計工作,他們告訴我,像我這樣會寫程序的人,未來進了社會「還不是被他們這些走管理的人踩在腳下」。所以,他們很輕忽理工課程的學習,甚至還有人相當熱衷「成功學」,認為這是邁向成功的快捷方式,卻因此把學校的課業棄之不顧。我不敢相信有人竟然如此地本末倒置。
前一類的人太過于短視近利,后一類的人太過于好高騖遠。我一直很不能理解這些人的想法為什么會這樣,或許是因為社會環境的風氣使然。我很慶幸我到目前還沒被社會的大染缸給玷污了(最好這輩子都不要)。我不認為我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典范,但是一路走來,倒也頗有進展。許多讀者來信問我的學習歷程,雖然我個人的學習方式不見得適用于每個人,但或許還有一些參考價值(特別是對于那些有志進入信息行業的年輕學子),我想透過本文簡短地敘述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