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im是什么手機卡 esim卡中國可以用嗎
發表時間:2024-06-14 來源:明輝站整理相關軟件相關文章人氣:
[摘要]esim是什么手機卡?上個月,GSMA正式發布了嵌入式SIM卡(簡稱eSIM)的遠程配置規范。eSIM卡的概念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,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。這一做法將允許用戶更加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,或者在無需解鎖設備、購買新設備的前提下隨時更換運營商。當然,這一...
esim是什么手機卡?
上個月,GSMA正式發布了嵌入式SIM卡(簡稱eSIM)的遠程配置規范。

eSIM卡的概念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,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。這一做法將允許用戶更加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,或者在無需解鎖設備、購買新設備的前提下隨時更換運營商。
當然,這一概念的最終目的是建立起一個業內通用的eSIM標準,并為普通消費者、企業用戶節省更多移動設備使用成本,并帶來更多的便利、安全性。
esim卡中國可以用嗎?
要想真正想清楚,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基礎知識。
【換機,換卡與換號】
長期以來,很多人都將"換號"和"換卡"混為一談。
但事實上,號碼是運營商的虛擬資源,SIM卡只是與號碼對應的物理實體。
作為運營商分配給用戶的個人ID,無論你身在何地,別人都能通過手機號碼找到你,這是號碼的核心價值。尤其是在話音為主的時代,手機號碼幾乎就是用戶的身份代碼,不能輕易更換。
最初,在模擬移動電話時代,號碼和終端曾是綁定在一起的,那些手握大哥大的大佬,換個手機就得換個號碼。
但這帶來了很大的不便。從功能機到智能機,手機體型從大到小,再由小變到大,各種款式和功能不斷推陳出新,加上產品生命周期相對短,用戶需要不斷更換手機。但如果手機與號碼綁定,用戶的社交關系就會受到影響。
因此,在傳統通信時代,"換機不換號"成為了客戶的一個核心需求。
SIM卡應運而生。它本身只是一張帶有存儲功能的芯片,但與號碼聯為一體后,除了掛失補卡、網絡升級、終端適配等特殊場景,換卡就意味著更換新號碼,甚至換了運營商。
從GSM時代開始,"機卡分離"成為了行業的主流,用戶只要把SIM卡取出來,插進新手機里,就可以輕松實現"換機不換號",非常方便。
甚至,曾經也是以"機卡合一"起步的CDMA,在中國運營商的強烈驅動下,也變成了機卡分離。
而從"世界風"開始,"一機多卡"也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潮流趨勢。
在一個終端里,有兩個甚至三個卡槽,可以同時容納多家運營商的多張SIM卡,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用戶的新需求:在使用新號碼同時,仍保持老號碼的激活狀態,甚至兩個號同時在線。
【換號越來越成為"新常態"】
但如今,情況發生了變化。
移動通信市場不斷趨向飽和,一個用戶擁有多個號碼的情況非常普遍,甚至將兩個號碼集成在一部終端里的雙卡機都已經流行。
更重要的是: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,手機號碼不再是用戶的唯一ID。
比如QQ號、微信號、郵箱地址,以及用戶在各個APP注冊的用戶名,都能成為用戶的個人ID。用戶即使換了手機號,還可以與其他人持續保持聯系,手機號碼的地位下滑,黏性降低。
有一個業務不得不提,就是名噪一時的"攜號轉網"。
這項業務能讓用戶更換運營商之后,還能使用原來的號碼。不過,它的技術實現方案極其復雜,為了網絡和支撐系統都需要做非常多的改動,用戶使用過程中,還經常遇到各種不便。總體來看,保持原有號碼的代價太大,因此發展不好也是正常。
在號碼黏性大不如前的情況下,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勢必更加慘烈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看到eSIM卡的消息,有人便認為,此舉將徹底改變運營商的競爭格局。會是這樣么?
【eSIM技術可以實現換號不換卡】
eSIM的概念并不是剛剛提出,技術門檻也并不高到出奇,在此前的一些產品上已經有所體現。
我們平時聽得比較多的,是一些終端產品開發的漫游功能,比如蘋果的軟SIM、華為的天際通等等,都是通過軟件改變終端號碼歸屬的運營商,以獲得最優的資費。
但eSIM更大的受益者,其實是物聯網。
物聯網是以物體作為通信連接點,與人人相連的傳統移動通信相比,在業務模式、技術特征等方面有很多不同,場景模式相對單一。
發展比較好的物聯網業務,不僅需要功能方面的創新,更是在運營方面作減法,通過降低成本方式獲得更多客戶、更高收益。
比如,有的并不需要移動,有的并不需要雙向通信,有的實時性要求不高,如果針對性地制定業務流程、市場策略和資費價格,很容易形成對傳統移動通信的"降維攻擊"。
因此,對于彰顯個性化特征的物聯網來說,如果能在不換卡的情況下,更換提供服務的運營商,就能獲得更大程度的發展空間。
對于傳統移動通信來說,換卡只是換號碼的門檻之一,還有很多其他的制約因素,導致用戶對老號碼"有感情"。
比如一些營銷案有復雜的綁定規則,拿了運營商的合約機不到期就不能離網;預存話費送的資源,要分幾個周期才能全部返還;用戶在注冊ID時用手機申請或者驗證,因此不敢輕易放棄原來的號碼,等等。
由于存在這些情況,即使用戶可以簡單地更換號碼,也會三思而后行。
首先,eSIM卡并不會直接顛覆運營商,但eSIM帶來的"換號不換卡"模式,會加劇運營商之間的競爭,尤其在物聯網以及那些對用戶ID并不敏感的新領域,簡直是刺刀見紅的肉搏戰。
號碼黏性的降低是必然趨勢,運營商的競爭模式必須進行相應調整,必須將低廉的資費、優質的服務、適配的產品、合適的合作伙伴組合在一起,才能贏得客戶的支持、信任和青睞。
其次,要重視物聯網的發展,尤其需要研究模式方面的創新。
運營商擅長做加法,把事情越做越復雜;而物聯網是做減法,通過簡化降低成本。
運營商擅長以產品為中心,把一個規范化的產品運營到極致;而物聯網是定制化開發與服務,場景、產品、業務的多樣化是巨大的挑戰。
越研究物聯網,越會發現運營商要想真做好物聯網,必須要徹底改變自己。
第三,運營商要認清自己在傳統領域的價值,看到自己在新興領域的不足,揚長避短,有所為有所不為。
一方面,運營商的運營經驗、技術優勢、歷史沉積、規模效益等,都可以成為競爭優勢;
另一方面,運營商既定的管控機制、保守的技術理念、求穩的責任意識等,又容易成為起飛的牽絆。
全球的運營商都明白:在更加開放、復雜、多元化的數字化時代,機遇和挑戰并存,但是面臨的困難,還遠遠大于成功的機會。
學習教程快速掌握從入門到精通的電腦知識